總瀏覽量

2010年1月6日 星期三

2007-02-02 C觀點:領匯有沒有定錯位 ? (施永青)

2007-02-02   C觀點:領匯有沒有定錯位?   (施永青)

一間原本在領匯商場的粥麵店,租約到期時,領匯拒絕與他商討續約條件,卻從別處引入另一個經營者,提供類似的粥麵,但價格卻提升了將近一倍,居民對此非常不滿。

有維護基層權益的組織擔心,領匯為了增加租金收入,今後會不斷把商場的定位提升,選擇性地只向消費力較強的客戶提供服務,因而忽略了廣大的、消費能力較差的公屋居民,嚴重影響了公屋居民的日常生活。

按房屋條例,政府當初批地給房委會建商業樓宇,的確是旨在為公屋居民提供生活所需;即使終審法院駁回盧婆婆圖阻領匯上市的理據,亦是基於領匯接收公屋商場後一樣可為公屋居民服務的判斷;若這個判斷證明不正確,居民組織就有充份的理據,重新發動社會運動,以向領匯施壓。對此,領匯不可掉以輕心,否則以後的日子將不易過。

早期公屋的商業樓宇,的確全為公屋居民而設,有些根本就設在住戶的樓下,主要提供日常生活必需的商品與服務。選擇不太多,公屋居民習慣有時要去區外購物。有些商品,在聚處(成行成市的地方)的價錢,可能比公屋區商戶提供的更平。

後來,香港有地鐵之後,地鐵站很多都設在公屋群之中,因交通方便,公屋的商戶才有較佳的條件吸納區外消費者。房委會為了增加收益,於是在自己的管轄區內,建立起一些規模遠超本區所需的大型商場,如樂富及黃大仙龍翔中心之類。領匯第一批接手的,多是這類大商場。

從這個角度來看,領匯的商場不可能全部以公屋居民為服務對象,否則這麼大面積的商場一定無法生存下去。領匯面對的問題是怎樣平衡這兩類不同客戶的需要,這就需要為屬下的商場作多元化的定位,但這絕不是一項容易的工作。

過去一段時間,領匯似乎集中力量吸引高檔的區外客,而忽略了區內的基層客。這種取態必然會引至公屋居民的不滿,甚至可能釀成社會事件。如果因而招至政府的插手,生硬地訂定某些定位上的指引,對領匯的營運可能更為不利。

因此,我建議領匯,主動設立一些專門服務公屋基層的專區,以較低的租金,引入一些檔次符合公屋居民所需的商戶,令公屋居民可以如常生活,以免社會建立起一種與領匯對抗的情緒。

其實,一些大商場,如太古廣場之類,也不是一味只做高檔的客戶,每一層的定位都有差異,一些做大路貨的商戶,一樣有不錯的付租能力。領匯的管理層不少都有管理私人商場的經驗,今後宜多角度考慮本區居民的需要,作出平衡一點的定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