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月7日 星期四

2007-04-24 C觀點:「上善若水…幾於道」 (施永青)

2007-04-24   C觀點:「上善若水…幾於道」   (施永青)

被邀在「萬人齊誦道德經」的活動上講一下我對「道」的理解,我選了道德經第八章的首段,以配合大會的主題--「和諧社會,以道相通」。

第八章的首段是:「上善若水。水利萬物而不爭,處眾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。」其表面意思是:世上最善的行為有如水一樣。水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,又願意去眾人所厭惡的地方,所以水的特性已與天道接近。

天道是不容易說明白的,以西方的智慧,只能知道水的分子結構是H2O,以及水的化學性質,但老子卻能從水的特性中領會出天道,因為天道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,一切事物的運行中皆有天道。此之所以,道德經中的比喻往往比西方的分析更能闡明天道。

簡單而言,水有幾種合乎天道的特性:(i) 利眾;(ii) 兼容;(iii) 不爭;(iv) 處下;(v) 避阻;(vi) 喜平。

水是生物的主要組成部分,所以水能滋潤萬物,助他們運輸及吸收養料;雨後的春筍,一定生機蓬勃。這種利眾的行為正是和諧社會最需要的。如果我們都懂得問自己能為社會做些甚麼,而不是只會問社會為自己做了些甚麼,那麼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更和諧。

水的另一種特性是兼容,酸、甜、苦、辣, 皆可同時溶於水。社會上有紛爭,往往是因為缺乏容人之量,黨同伐異。和諧社會最需要的就是兼容。

水能兼容,才能輸送養料,但水在輸送的過程中,不會爭奪養料,據為己有。故老子鼓吹「不責難得之貨,使民不為盜。」但現今社會,常以取得難得之貨為榮,為了買名牌,住大屋,營營役役,沒有時間接觸親人、接觸大自然。因此,競爭雖然帶來物質生活的進步,卻不利社會和諧。我們應仿照水那樣,不要只顧你爭我奪。

此外,水又願意「處眾人所惡,甘心被拿來沖廁所,與便溺同處低下位置。」老子說:「善用人者,為之下。」要善於與人一起工作,就要願意做一些低下的事情。劉備三顧草廬,才能請出諸葛亮;若是高高在上,不可一世,何來賢相猛將相助。因此,當領導人的,一定要多去基層,學習「處下」。

再者,水因為願意往下流,故善於避開阻力,可以積蓄力量;相反,一味向上,只會消耗精力,增加危險。知難而退是自然法則,知難而進只反映人類狂妄自大。我們要學習水的謙卑,社會才會和諧。

其實,水向低流的目的是追求平等,水要流到全世界的水都處於同一水平才肯停息。可見平等是合乎天道的。老子說:「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。」如果富有的人能把有餘的拿出來與不足的人分享,大家以道相通,我們的社會一定更為和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